公司简介: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技物所)始建于1958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与复旦大学联合创办,1961年独立建制。建所初期以半导体研究为主要领域和学科方向,20世纪60年代研究发展方向调整为红外技术,上海技物所成为我国第一个红外技术与物理研究领域的专业研究所。长期以来,上海技物所在红外、光电遥感探测技术领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坚持为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做出重大突破性贡献,以“国家任务高于一切”作为共同价值观,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红外、光电技术领域的骨干单位和主要研发单位。上海技物所先后为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海洋卫星、环境卫星、多种试验卫星等研制了红外、光电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和航天单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和效益,是本领域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实力雄厚的国际知名、国内著名优秀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评估A类研究所。  上海技物所以红外光电技术研究为定位,围绕“红外、光电探测系统技术,红外焦平面和红外、光电系统核心元部件,红外基础物理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三大领域,设有相应研究部门13个,建有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传感器点)、中国科学院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省部共建现场物证光学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同时由公共技术室、信息中心、精密机械加工工厂、条件保障中心、干涉仪研发平台、软件中心等组成支撑保障体系。上海技物所建有工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依托相关研究室和平台,在承担重大有关研制工作中形成了“以航天航空遥感探测与成像仪器、装备等红外光电系统技术研究为代表,集元器件、制冷、光学薄膜等光电特种探测器及材料和光学机械加工等核心支撑技术研究,红外物理等基础性前沿前瞻研究和高技术产业为一体”,较为完整的研发技术链和价值发展链,具备了服务国家需求、持续创造价值的发展能力。研究所还积极拓展先进医疗、量子通信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 截至2015年底,上海技物所共有在岗职工85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6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兼);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5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188人。上海技物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目前共有3个学科招收博士,9个学科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导师89名,硕士导师117名,2015年在学研究生人数365人,毕业研究生72人,招收博士33人,硕士73人。建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14人。 截止2015年底,上海技物所共有在研科研项目288项(工程类66项,基础预研类222项)。共获得重大科研成果8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8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3项。在国际合作方面,已与美、日、英、法等10多个国家、地区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国光学学会红外与光电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以及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挂靠该所。受中国光学学会委托,编辑出版《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英文版)、出版《红外》技术刊物,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海德福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该所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现投资上海尼塞拉传感器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主要从事各类传感器应用和光通信无源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年销售收入约4亿元。同时,上海技物所以长三角地区为辐射点,分别在上海浦东、常州、无锡、嘉兴和太仓等地建立了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中心、嘉兴光电工程中心以及太仓先进技术研究中心,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研究技术物理,促进科技发展。航天航空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红外凝视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红外光电子物理与技术基础研究光电子材料和器件及其应用研究集成电路技术和低温固态电子学研究微型致冷和低温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光学薄膜技术与光学加工研究红外光学材料应用研究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应用方法研究红外光电技术应用与开发相关学历教育、博士后培养、继续教育与学术交流《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和《红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