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迎来重大突破!6月19日下午,总部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发布新一代16nm(纳米) 3.0GHz x86 CPU产品——开先KX-6000和开胜KH-30000系列处理器。这是国内首款主频达到3.0GHz(吉赫兹)的国产通用处理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兆芯新一代处理器单颗SoC芯片包含了CPU、GPU和芯片组,具备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非常适合PC、超极本、服务器和嵌入式计算等各种硬件平台。其中,KX-6000主要面向PC市场,KH-30000主要面向服务器市场。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处理器已完成多款软件产品的兼容性认证,并且有多个硬件产品已完成开发,目前已经能够实现批量供货。据透露,搭载这两款芯片的整机产品最先会在党政机关、金融、能源、交通等关键行业进行应用与推广。

兆芯副总经理罗勇表示,由于新一代兆芯国产通用处理器采用SoC设计,芯片集成度进一步增强,性能提升50%,能耗比较兆芯的上一代产品提升了3倍,能够带来更具效率的交互体验。其中,开先KX-6000系列处理器可更好的满足移动平台设备的配置需要,性能相当于英特尔目前主流的第7代i5-7400水平。

在“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教授看来,16nm 3.0GHz x86 CPU新品的发布,也是“核高基”重大专项的一次重要成果发布。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在2006年起步的国家重要的科技计划,“核高基”规划是当时规划的十个民口专项中的第一个,肩负着解决我国最重要的核心电子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的关键核心技术。其中的中央处理器是攻关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核高基”专项在2014年把最大的一个课题交给上海兆芯进行攻关后,如今取得重要进展。“可以说,今天不单单是新品的发布,更代表着我国高端芯片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这一环上有了重要突破,这一环的突破将伴随着后续一系列动作,在我国的信息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魏少军说,目前虽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长距离,但为我国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集成电路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据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透露,目前上海拥有集成电路企业约600家,从业人员近18万人,产业规模占全国的22%,涉及产品门类齐全,部分领域与国际同步,制造工艺进入14nm,装备材料实现突破,人才环境日益优化,已经成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中度最高、综合技术最先进的地区。

当前,上海正聚焦推进集成电路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高地。特别是着力打造产业集群,统筹国内外优化资源,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装备、材料、封测等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同时,依托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依靠国家创新中心和本市服务平台,加快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突破。

图片声明:封面图片来源于正版图片库:拍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