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式投产。这是广州第一条、广东省首条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其顺利投产标志着广州先进制造业“缺芯”成为历史。

该项目从打桩施工到投产只用了一年半,建设期间汇聚了近70家上下游企业,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补足了重要的高端产业短板。营商加速度、产业加速度和创新加速度的三重叠加,彰显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根据国家海关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芯片进口总量为3120亿美元,位列国内进口商品第一位。根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广东将电子信息作为五个重点打造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之一,但是目前全省仅有两家芯片生产企业,其产品大部分为8英寸和6英寸晶圆,全部产能约7万片/月,远不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供应需求。

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88亿元,两期全部投产后将实现月产8万片12英寸晶圆。项目以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产品为主要方向,预计将实现百亿级的销售目标,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元产值的规模。

营商加速度

从打桩施工到投产只用一年半

“快”,是粤芯半导体从开建以来的关键词。

“如果落户在其它地方,可能不会有这么高的效率。我把这叫做世界级速度。”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卫透露,项目前年12月奠基,去年3月打桩、10月完成封顶,今年3月首批设备搬入、6月开始投片、9月投产。

这是广东速度的缩影。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广州高新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搭建起企业筹建的“高速公路”:迈出“一个月审批、三个月交地、六个月动工”的快节奏,一批重点项目得以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近年来,广东密集出台了“实体经济十条”“外资十条”修订版、“民营经济十条”等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去年底发布的《2018年度广东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报告》显示,广东开办企业便利度已进入全球前列。

比如,在开办环节,广东自贸试验区仅需3—5个工作日就能开办企业;在审批环节,广州、深圳等地将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

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

湛江市东海岛上,一个37平方公里的现代石化产业集群正从规划走向现实;埃克森美孚在惠州建设化工综合体项目、LNG接收站项目;广汽集团在广州建设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广州增城超视堺第10.5代8K电视项目预计今年10月实现量产……7个世界500强或全球行业“龙头”投资的“百亿美元级”大项目在广东落地开花。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新批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7820个;实际利用外资837.7亿元,增长5.9%,增速比前5月快2.6个百分点。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广东有理念、有基础、有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标准的营商环境。”

产业加速度

2年吸引近70家上下游企业

此次正式投产的粤芯半导体,对广州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有多重要?

“如果说芯片设计是半导体产业的‘灵魂’,那么晶圆加工就是‘血肉与骨骼’,没有芯片制造,再好的芯片设计也只能停留在设计图纸上。”广州市半导体协会秘书长潘雪花说,该项目突破了长期制约广州芯片制造的“卡脖子”问题——晶圆产能不足。

对此,从事芯片设计的安凯(广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胡胜发感触更深:“目前,中国大陆晶圆制造总产能仅占全球总产能不到8%,但另一方面芯片需求却占全球的16%,且逐年提升。”

从2001年创业以来,胡胜发一直期盼在广州本地就能找到晶圆加工基地。2017年12月,随着粤芯落户广州知识城,变成了他的“邻居”,胡胜发判断“这将吸引一大批半导体上下游产业聚集”。

果然,在粤芯项目动工的前一天,就有15家企业闻风而至签约落户广州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园区,其中包括规模达5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2年建设期间,项目已集聚了近70家半导体上下游企业,其中30余家已经实际落地。

“粤芯全面激活了广州半导体产业,将成为发展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支点。”潘雪花说。把粤芯放在广州乃至全省更大的视角观察,这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还将助力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成为全省建设世界高端集成电路重要基地的关键一环。

以此次粤芯正式投产为契机,广东将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开展“芯火”双创基地建设,跟踪服务广州“粤芯”、深圳“中芯国际”、珠海英诺赛科氮化镓芯片、赛格潼湖国际半导体产业基地、珠海富士康半导体全产业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落地,打造国际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创新加速度

上半年集成电路出口增七成

优质项目的落地带来的不仅是产业集群发展,还吸引创新要素加速汇聚。

粤芯半导体正式投产当天,粤芯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山大学微电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等20多家半导体产学研单位签约开展产学研合作。

贯穿珠江两岸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正在打通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任督二脉。

粤芯半导体所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作为广东推进科创走廊建设的重点创新平台,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在其支撑下,2016至2018年,广州市开发区累计专利授权量超过3万件;珠江东岸的深圳,正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全面发力补齐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短板。

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创新协作日趋紧密。全球首创超钠镁合金材料、全球首次陶瓷4D打印……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吕坚每周深港两地来回穿梭,带领团队在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成立于199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近年来接连走出大疆、云洲等一批创新型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引领者。

香港创科局局长杨伟雄认为,香港需要发展用地少但经济能力较强的产业,而大湾区土地资源丰富,在产业化方面有独特优势,要让这两个优势结合互补。

产业向上攀升,科研成果向下转化,正在大湾区里碰撞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广阔蓝海。

“2014年起中国半导体发展成长领先全球,在2017年增长率是24.8%,主要来自汽车电子、AI与5G。”陈卫说,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芯片未来可期。

粤芯半导体项目的投产,一方面仰赖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在营商环境、产业基础和创新要素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为科创走廊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2019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上,华为推出全球首个内置全制式5G基带的系统芯片(SoC)——麒麟990 5G。粤芯半导体第二期项目,将重点满足高端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及5G等领域的需求。

在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项目支撑下,2018年,广东计算机集成制造产品出口达36.18亿美元,2012—2018年年均增长10.9%。今年上半年,广东集成电路出口增长71%。

随着越来越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工业品扬帆出海,广东在基础研究和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正在向着世界级快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