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紫光国微发布2022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为71.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6.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71%;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4.62亿元,同比增长37.09%。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益于政策扶持,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在去年全球销售增速大幅放缓的背景下,实现了出口额同比增长,进口量下降,凸显了国内目前自主研发热情高涨,研发实力不断增强。紫光国微2022年营收及利润同比增幅可观,主要受益于集成电路业务的销售收入贡献,体现了其行业龙头的优势地位。”
特种集成电路保持快速增长
拟出资不超过6亿元进行回购
紫光国微为国内主要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上市公司之一,以特种集成电路、智能安全芯片为两大主业,同时布局石英晶体频率器件和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为移动通信、金融、政务、汽车、工业、物联网等多个行业提供芯片、系统解决方案和终端产品。
从公司主营业务来看,集成电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8.0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5.57%,电子元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04%。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53.29亿元,同比增长32.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97.03亿元,同比增长33.96%。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2022年受美联储加息和地缘政治影响,全球产业需求受到冲击,尽管集成电路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其运行依然受宏观形势影响出现增速下降。但紫光国薇业绩增长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公司产品服务市场竞争力较强,能够穿越经济周期。”
紫光国微表示,报告期内,特种集成电路需求保持快速增长,订单持续增加,产品出货规模继续增长。
在公布年报的同时紫光国微披露,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在综合考虑公司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盈利能力情况下,确定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为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含),不超过人民币6亿元(含);本次回购股份的价格为不超过人民币130.00元/股(含)。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持续加码研发投入
受宏观经济低迷、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遭遇挑战等诸多复杂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长乏力。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总计5735亿美元,在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增速由2021年的26.2%下降至3.2%。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庞大的内需市场带动下,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年会报告,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有望取得16.5%增长,维持在高位运行。根据海关统计,2022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5384亿块,同比下降15.3%;进口金额27663亿元,同比下降0.9%。出口集成电路2734亿块,同比下降12.0%,出口金额10254亿元,同比增长3.5%。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景气度上升,市场供需缺口很大,去年在缺芯潮的推动下,国内部分产能得以释放,许多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国产替代也在加速,芯片进口额下降而出口额增长,产业链关键环节诸如材料、工艺、设备和封装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突破,高景气周期有望继续延续。”
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持续景气下,紫光国微持续加大新品研发。报告期内,公司全年研发投入12.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32%,占营业收入比例17.55%。2022年毛利率提升4.32个百分点至63.80%。
紫光国微表示,FPGA方面,新一代更高性能产品进展顺利,即将完成研发;专用处理器方面,公司在MCU、图像AI智能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领域的产品也即将完成研制;模拟产品方面,公司2022年推出的高速射频ADC、新型隔离芯片等产品也在用户试用中,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新产品系列。此外,募投项目“高速射频模数转换器系列芯片及配套时钟系列芯片”及“新型高性能视频处理器系列芯片”的部分项目已陆续落实相关工作顺利推进,有望对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形成长效助力。
安信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紫光国微是我国特种IC领域龙头企业,并不断通过“拓品类+拓下游”方式持续开拓自身能力边界,当前在航天航空领域市占率较高,而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及国产替代加速推进背景下,有望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时伴随在高速射频模数转换器系列芯片及配套时钟系列芯片、新型高性能视频处理器系列芯片领域的持续突破,长期发展动力充足。预计伴随“十四五”期间航空航天特种装备的持续上量叠加公司相关配套产能的不断好转,公司2023年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