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的科创板上市进程速度再次刷新纪录。6月10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将于6月19日召开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中芯国际的首发上市申请,这距离其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不到20天,刷新科创板最快上会纪录。

回顾中芯国际的科创板上市之路,整个过程堪称火箭速度。5月5日,中芯国际宣布拟进行人民币股份发行并申请科创板上市;5月6日,中芯国际启动上市辅导,并于上海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6月1日,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申请正式获受理;6月4日,中芯国际迎来首轮问询;6月7日,中芯国际对问询函作出长达207页回复;6月10日,科创板上市委宣布中芯国际将于6月19日上会。

据了解,在此之前企业从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到上会最快历时66天。业界认为,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进程之所以如此迅速,一方面由于其已在港股上市多年,公司治理与运营已较为规范、相关材料及信息披露也已经过市场检验;另一方面,中芯国际自身具备浓厚的科创板属性及产业战略地位,且其强大的保荐阵营也为其保驾护航。

有媒体引述相关证券人士的猜测,按照目前的进度和销量,若中芯国际上会通过,最快十天左右可发现上市,即意味着其最快会在本月底挂牌上市。

在中芯国际首轮问询函中,共涉及六大类问题、合计29个小问题,涵盖股权结构、业务、核心技术、财务信息等事项,对此中芯国际提交了长达208页回复。6月1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中芯国际关于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中芯国际的招股书(上会稿)按要求做了全面梳理以及补充完善,包括14nm及28nm制程产品收入占比较低、与行业龙头相比技术差距较大等。

此外,审核中心意见中关注中芯国际14nm产线的相关情况,包括中芯南方和中芯上海14nm产线在建工程于2019年末的余额情况、转固金额与中芯上海14nm产线定位的合理性及月产能情况、相关设备折旧是计入研发费用还是产品成本等。

根据回复,中芯国际的产线中具备14nm制程生产能力的为中芯南方的12英寸产线(在建)以及中芯上海的12英寸产线。其中,中芯南方的14nm产线未来主要承担14nm产品的生产功能,截至2019年末,中芯南方14nm产线尚处于试生产阶段,其在建工程均未转固。

中芯上海的14nm产线主要负责14nm工艺技术的研发工作并承担部分前期小规模生产功能,中芯上海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向客户小规模出货14nm产品,中芯国际于2019年第四季度形成量产的14nm产品主要由中芯上海12英寸产线生产。截至2019年末,中芯上海 14nm产线已全部转固,金额累计为24.75亿元。

至于中芯上海14nm产线定位的合理性及月产能情况,中芯国际表示,中芯上海拥有一条小规模研发和生产产线,主要定位为支持公司14nm及下一代先进工艺研发流片,同时提供 14nm产品的小量生产。中芯上海14nm产线定位具有合理性,月产能约3000片。

中芯国际指出,中芯上海14nm产线机器设备包括两类:对于专门用于研发的机器设备,实际管理中由研发部门负责管理和使用,其相关的折旧费用全部归属于研发费用;对于既用于研发又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其折旧费用在研发和生产环节通过流片结转的方式进行分摊并分别计入研发费用和生产成本,分摊的基础为生产和研发流片分别占用的机台使用时间。

从定位上看,中芯南方是中芯国际的14nm产品的主要承担者。根据招股书,中芯国际此次募集资金净额中的80.00亿元人民币将用于由中芯南方承担实施的12英寸芯片SN1项目。该项目规划月产能3.5万片,工艺技术水平为14纳米及以下,目前已建成月产能6000 片,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满足将该生产线的月产能扩充到3.5万片的部分资金需求。

据中芯国际招股书披露,其际第二代FinFET技术——N+1工艺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与第一代FinFET技术中的14nm相比较,预计第二代FinFET技术有望在性能上提高约20%,功耗降低约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