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通信基带芯片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的背景下,一家中国科技企业正以自主研发和生态协同的“双轮驱动”模式,悄然改写产业规则。星思半导体,这家专注于5G/6G与卫星通信技术的创新公司,凭借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与全链条技术攻坚能力,不仅在卫星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垂直领域撕开突破口,更在国产芯片自主化进程中刻下鲜明印记。

技术攻坚:从行业痛点中锻造竞争力

卫星通信终端的笨重、高功耗与高成本,一直是制约消费级应用普及的关键瓶颈。星思半导体研发团队在与终端厂商的深度协同中发现这一痛点,随即推出Everthink 7620低轨宽带卫星基带芯片。该芯片通过高集成度设计,将卫星通信模块直接嵌入手机终端,不仅将功耗降低30%,体积缩小至传统方案的1/5,更首次实现手机直连卫星功能的大众化落地,这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其系统化研发体系的支撑:算法团队攻克了复杂环境下的信号编码与抗干扰技术;芯片设计团队通过架构优化,在性能与功耗间找到平衡点;测试团队则以航天级标准验证产品可靠性,确保极端场景下的稳定运行。与此同时,面向工业互联网、应急救援等高要求场景,星思基于其领先的5G技术开发的CM5250通信模组已在国内多家智能工厂和无人机编队项目中完成落地测试,其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特性,为5G专网应用和低空经济提供了底层保障。

生态协同:打破垄断的“中国路径”

技术突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化。星思深谙此道,其与国内模组厂商、新能源车企及手机品牌的合作,正将技术势能转化为市场动能。以卫星通信为例,Everthink 7610芯片已参与某大型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地面端到端测试,并协同产业链伙伴推出卫星物联测试终端与手持设备,为2025年的在轨验证与组网运营奠定基础。而在车载通信领域,星思的5G+卫星双模芯片已进入多家车企的供应链,为智能座舱与车路协同提供无缝连接支持。

这种“技术-场景-客户”的闭环模式,让星思在巨头林立的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据行业观察人士分析,星思的突围路径为中国芯片企业提供了范本——以垂直领域深度需求为切口,通过生态协同构建护城河,而非单纯依赖技术对标。

从卫星通信、工业互联网到低空经济,星思半导体的每一步都踩在中国通信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上。其“硬核技术+生态协同”的双重逻辑,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更在全球化竞争中为中国产业链赢得话语权。未来,随着“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加速落地,星思的自主化故事或将翻开更激进的篇章。